【#香港品牌】你是收藏家還是囤積症?——HomeTherapy 香港上門收納服務
一般人擁有的物品數量是自我認知的三倍,很多囤積者堅稱自己是「收藏家」。開創 「HomeTherapy 香港上門收納服務」以來,一直有很多人打電話給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幫助 她/他們同住的家人丟棄物品。因為忍受不了家人多年不斷囤積物品但自己無能力承擔高租 金搬出去住,所以影響她/他們自己的情緒及與家人的關係。
但非常抱歉,沒有當事人的同意,我們無法接受這些服務邀約。曾經有位女士致電給我們, 一直哭泣,希望我們可以幫她丟棄與她同住媽媽的物品,因為四十年來,她的母親一直都喜 歡儲存雜物。
我問她:「有沒有試過丟棄媽媽的物品?媽媽有什麼反應?」
她邊哭邊回答:「有,但媽媽反應很大,她幾乎要爬出窗口。」
「囤積症」或「儲物癖」是很多人都會忽視的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說 1:「儲物癖 成因包括與腦前葉異常有關,較常出現於 60 歲以上長者身上,建議家屬盡快帶病者做認知 評估。」他又指:「患者主觀認為儲物是節儉、環保及不浪費的美德。」可是,理性及事實上,患者與收藏家有異。
「收藏家」會令所有物品井井有條,有規律地展示所有收藏品;而「囤積者」,會因物品過 多而令生活不便,甚至導致家居安全甚至火警問題。曾有報道稱,一名喜歡儲物婆婆的丈夫 在家中暈倒,因家中過多雜物阻塞,夫婦被困,消防接報破門入屋救人後,證實丈夫死亡。
美國史密斯學院(SmithCollege)心理系教授 RandyFrost 講述,囤積者當中有 98%無法於家中 走動,78%無法使用家中傢具,45%開不了冰箱,甚至 10%無法使用馬桶。導致此問題的原 因是,75%的人視購物為療法,以解脫生活中帶來的負面情緒;50%無法拒絕免費物品,例 如活動贈品及免費報紙。久而久之,囤積愈來愈多雜物,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影響家人關係、 自己及家人的情緒、生活質素及工作效率。
戒不掉的購物癮
整理房間後很快又會變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持續無節制地購物,導致收納空間不足,房間再次陷入混亂。如果不能戒掉購物癮,從源頭解決物品過多的問題,之前捨物的努力便會 白費,最終打回原狀。
要解決情緒壓力帶來的過度購物問題,可嘗試在壓力過大時,放慢生活腳步,給自己一個「自我關愛日」(Self-CareDay):
在家中給自己做一個 Spa:為過去勞碌的自己充電
點上自己最喜歡味道的香薰蠟燭:令居家環境充滿正能量,減低從生活而來的各種壓力
享受一次奢華的按摩體驗:愛自己,為身體重新開機
與摯愛吃一餐高質素的日本「廚師發辦(Omakase)」:撫慰自己的味蕾
泡一杯熱騰騰的綠茶:依靠大自然的熱力放慢自己的步伐
吃一個麒麟果:令身體自然地排毒
在家中利用 YouTube 學習 30 分鐘瑜伽:培養運動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
看一本一直想看的書:零距離與一直仰慕的人學習
在家中透過 Netflix 看一部電影:讓自己的眼睛去旅行
購物慾人人都有,下次購物前不妨學習日本人先把物品加入購物車,給自己兩星期的緩衝期, 假如兩星期後自己依然相當喜歡才決定購買;亦可嘗試建立「購物清單」,減少盲目購物, 減低自己購買不需要物品的機會。
可可.香奈兒(CocoChanel)曾說過:「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是免費的,次好的非常昂貴。」 嘗試建立新的習慣、新的體驗來填補自己的空餘時間,也是更愛自己的表現。
文:林翠君 (Sharon) / Home Therapy 香港上門收納服務 創辦人
#StartChing#StartChange#hongkong#business#startup#hkstartupers#dreamer#90後#夢想#香港#追夢者#創業人#好書介紹#讀本好書#blogger#創業圈#創業#創業家#創業者#創業夢#斷捨離#極簡#極簡生活#林翠君#SharonLam#hometherapy#極簡舍物生活#天窗出版天窗出版社 Enrich Culture
=====
【本月主題:樂齡樂活】
=====
StartChing 的團隊是由幾位90後媒體人組成,希望用文字和影片分享本地追夢者的故事,一同成就彼此的夢想。
Follow其他社交平台: linkby.tw/StartChing
如欲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歡迎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