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做鹽工曬出香港鹽:希望令大家對香港有歸屬感!——three.salt.cubes
64歲的David每天清晨時分出門,9時正在西貢碼頭坐上一艘駛向鹽田梓的小型街渡,感受著迎面拂來的徐徐海風,開展新一天的工作。
他是鹽田梓村的鹽田管理員,打理著本地碩果僅存的鹽田,以傳統日曬海鹽的方式,生產出一樽樽香港製造的海鹽。「退休後,我喺2015年嘅冬天嚟到鹽田梓做義工,一年幾後正式成為呢個鹽場嘅全職鹽工。」
鹽田梓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約300年前,客家陳氏家族是島上的原居民,其先祖陳孟德夫婦由深圳遷居而來,並建立鹽田梓村。他們發現這片土地處於潮汐漲退的時間,便利用這個特點設立鹽場,潮漲取水造鹽,潮退將多餘的海水排走,製鹽製足兩個世紀。
「直至100年前,鹽業競爭情況激烈,加上治安、抽稅等問題,靠造鹽難以搵食,於是村民就放棄繼續造鹽,慢慢外移去市區工作、生活,最終喺90年代中後期人去樓空,變成咗荒廢嘅村落;幾年後,又有村民回島慢慢將村落復修,2014年初喺教會嘅資助下復修島上嘅聖若瑟小堂,同埋呢個停工成百年嘅鹽場!」David細訴著身後一片鹽田的興衰變遷。
過去數年,他們與本地大學合作,以及在政府認可化驗室,測試由鹽田梓海鹽的質素,在成功通過食品安全測試一段時間後,在2019年年底正式出售海鹽。
他坦言,修復鹽田、古法生曬海鹽,在現今香港確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現代化生產食鹽,只需要收集海水,喺工廠『轉個圈』,一日就可以生產到大量食鹽;相反我哋係要睇天做人,天氣好一個月都生產幾百樽,雨量多、水位高時,成個鹽場水浸,我哋基本上係開唔到工,產量係接近零。」
重建鹽田梓及鹽場,只為將製鹽產業重現。「歷史上製鹽喺香港係幾重要嘅產業之一,所以唔係為話經濟效益,而係保育、重現呢段屬於香港嘅歷史。」
David擁有一顆珍視家園的赤子之心,希望用香港的土地、海水、太陽,以及自己的勞力與汗水,生產出一顆顆在陽光下如閃閃發亮的香港鹽,予香港人食用。他希望透過將製鹽過程呈現,讓大家了解本地的古法曬鹽流程,知道每一顆鹽的來源,並對這片土地多一份親切與歸屬感。
「點解退休都繼續做鹽工?因為我對香港有感情!大家對自己所居住嘅地方有感受,係源於對一個地方嘅熟悉,唔會變化好大,每一日嘅生活能夠有所依循;可惜過去呢段日子,呢個城市發生好多不為我所熟悉嘅事情,可能好多人都會想抽離呢種感覺。所以我想用『香港製造』呢4隻字,話比香港人聽,仍然有一班人一直堅持要令大家對這個城市有歸屬感!」他堅定地說。
圖片來源: StartChing
#StartChing#StartChange#hongkong#business#startup#香港#人物故事#追夢者#創業人#本地製造#港產海鹽#香港人#歸屬感#鹽田梓#鹽工#鹽場#傳統曬鹽#海鹽#三粒鹽記#退休
=====
【本月主題:樂齡樂活】
=====
StartChing 的團隊是由幾位90後媒體人組成,希望用文字和影片分享本地追夢者的故事,一同成就彼此的夢想。
Follow其他社交平台: linkby.tw/StartChing
如欲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歡迎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