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共融】理大教授共融設計八載 以時裝連結被遺忘的社群
時裝是什麽?是玻璃櫥窗内陳列的華服,是時裝騷上模特兒身披的柔紗,還是名牌的包裝,日常的裝飾,抑或只是用來蔽體的布料?對於這個問題,香港理工大學時尚與紡織學院的助理教授林枝衍(Dr. Jin)給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偶獲靈感創協同設計項目
Dr. Jin在理大教書已逾十五年,在以往的時裝設計教學中,她偏愛將創新思維融入課堂,同時喜歡在課堂上設計一些互動環節。八年前,她偶然接手了一門新課堂,該課堂有Service Learning的性質令她萌生了開創協同設計念頭,不久後這個構想便成爲了現實。
Dr. Jin所推出的協同設計項目,是由紡織時尚的專業學生與香港社會的邊緣社群一同參與項目,在三周內完成時裝的構思、設計、製作與時裝騷。項目的整個過程由Dr. Jin領導負責,不單要教授對於時尚完全沒有概念的零基礎邊緣人士何爲時裝設計,還要引導專業的學生如何與邊緣人士溝通、協作等等。項目耗時耗力,老師與一班參與者卻都樂在其中。
她透露,參與項目的學生中,除了本屬紡織時尚的本科生外,還有很多其他學系的學生自願報名並在這個項目擦出不少火花。
👗助邊緣群體融入社會
Dr. Jin說,社區上有許多小眾總是會被一些既定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他們與社會沒有甚麽連結,甚至不想有任何連結,而時裝則能成爲連結他們的事物,爲他們傳遞立體的價值與無窮的力量。「實現紡織時尚與社會共融的結合,用時裝來幫助社會上的邊緣群體,連結被遺忘的小眾,也是我創立此項目的初衷。 」她如是說。
八年之間,Dr. Jin與一班學生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小眾。從第一年的更生人士、第二年的SEN學童,再到後來的肢體傷殘人士、長者、情緒病患者等等……他們幾乎面面俱到,時刻關注著社會上每一位游走在被遺忘邊緣的小眾。在他們看來,沒有人應該被邊緣化,更沒有人是不能重新與社會建立連結。
👗助自閉人士打開心門
過去八年的經歷讓Dr. Jin見證過無數故事,提起最讓人感觸的一件事,她認爲莫過於早前接觸過的一位三十多歲的自閉症患者。「阿強(化名)最初來到訓練班時,對社交場合極其恐懼,只能回答單音節字,完全無法自如地交談。我和訓練營的同學都很擔心他是否能夠適應這個有陌生人的環境,是否能在三個星期之内完成一套時裝設計與製作。」
擔心還擔心,但這個團隊卻從未放棄過阿強,更沒有改變過過自身的信念。
Dr. Jin和團隊用耐心和真誠與阿強溝通,在不懈地交談以及與阿強母親的交流中,她的團隊得知阿強熱愛羽毛球。「我們便與阿強商議,將羽毛球的羽毛作爲服裝的裝飾,設計成獨一無二的圖案印在T-shirt上。 」
雖然阿強仍然不經常出聲,但是從他的表情和動作來看,能感受到他的投入與認真。三個星期後,團隊協助阿強做出了一套羽毛球主題的衣服。在攝影棚拍攝出發照時,團隊突然發現他漸漸能講出完整的句子。「我叫阿強……」「我好開心……」雖然是簡單的句子、緩慢的語速,已經令團隊和阿的母親感極而淚下。
👗時裝設計亦是藝術療愈
短短三個星期的時間,阿強與Dr. Jin團隊建立起互信關係,他們給自閉症患者營造放鬆的環境,成功融化了阿強的心。除了團隊協作的力量之外,幫助阿強如此迅速地進步的另一「頭號功臣」,便是他身上的羽毛球裝。
Dr. Jin在實踐和研究中發現,時裝設計與製作對於自我表達和自我形象的重新建立有莫大的正向作用。衣衫與人的關係並不只是滿足美麗、溫暖的需求那麽簡單。「我看到一篇學術論文表示,製作衣服時的技巧大多是一些重複動作,能夠幫助人專注,更有利進入心流狀態,幫助忘記身心的痛楚。 」
又有別於其他的藝術品,服裝又能夠讓藝術回歸日常,成爲我們每天所著的用品,甚至被大家看見與欣賞,而不是單純地束之高閣。Dr. Jin堅信,設計服裝本身能創作者帶來無窮成就感,而服裝與人之間,亦能維繫一段美妙的關係。
紡織藝術與社會共融,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但是在Dr. Jin的實驗爆發出無限驚喜。人和人的互動是有價值的,服裝與人的互動也同樣具有價值。
我們每個人日常都會接觸到的物件,其實内蘊如此深刻的奧妙,服裝並非只是服裝,而是一幅畫作、一面鏡、一種語言,更是連繫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文:Caren
編:高妹記者
圖:Dr. Jin
#StartChing #StartChange #homekong #startups #hongkong #polyu #fashion #SEN #servicelearning #education #香港 #教育 #勵志 #藝術 #香港理工大學 #時尚與紡織學院 #紡織 #香港人 #人物故事 #時裝設計 #傷健共融 #抑鬱症 #時裝騷 #紡織藝術 #空氣瀏海 #服裝 #時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