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健共融】香港手語譯者做Slash 為聾人朋友仗義「發聲」
世界上有六千多種能用聲音表達的語言,有一種語言卻只能用肢體和表情傳達——手語(Sign Language),這是屬於聾人朋友的語言。當他們需要與非聾人群體溝通時,作為橋樑的手語譯者便舉足輕重。
🙌解密手語譯者現狀
現時有語言學和人類學紀錄的手語有最少159個,香港手語(HKSL)是地球上其中一個語言。
香港現時大約有幾萬人甚至十萬人使用手語,而政府的統計名單上卻只有五十位登記譯者。作為五十分之一的手語譯者,馮曉雯(阿Cat)這是便為我們解密這份少有人了解的工作。
為什麽登記手語譯者數量極少?這個數量是否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呢?實際上,並非每一位聾人朋友都需要譯者。阿Cat解釋道,部分聾人朋友在工作、開會、上學、就醫等諮咨詢量高的生活情景時,譯者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能夠並且傾向獨立自理。與此同時,登記名單之外亦有數量可觀的義工,他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聾人朋友的日常溝通。
不過她強調,即使如此,香港仍然需要更多的人關注手語,加入、壯大這個團隊。
🙌手語譯者的「斜槓」人生
身為自由工作手語譯者,除了迎合聾人朋友的需要外,阿Cat的大部分時間可以由自己支配安排。2014年遠赴北美進修手語傳理專業碩士,學成歸來後,她和好友共同創辦聾健香港小店——腦舍,平時會為不同的機構提供手語和聾人文化體驗工作坊。此外,她還受邀兼職大學講師,在香港多所高校將手語文化與技能傳播出去。
🙌手語譯者的酸甜苦辣
作為連結兩種語言的橋樑,阿Cat十數載的生活關鍵詞是「陪伴」。她陪伴許多聾人朋友走過「酸甜苦辣」的漫長歲月,其中有開心感動,亦有憤懣不解。
談及最令自己開心的經歷,阿Cat記起曾經陪著一位跨性別的聾人朋友去心理輔導:「我一路見證佢由一個好唔開心嘅狀態,慢慢到我第一次見佢笑……我好開心見證佢嘅人生歷程,每次講起我都好激動,會喊出嚟。」
然而不開心的事情也從不缺席。阿Cat要陪聾人朋友經歷成長的喜悅,同時亦要陪他們面對許多哀愁的時光。如今社會上仍然有諸多的不公義,在各個方面攻擊著聾人群體。對於他們來講,人生或許沒有那麽簡單——被人騙錢、被人歧視、被人傷害,或是在看醫生時得不到好的安排,很多在社會上的「不公義」,衍生出他們各種身體上、心靈上的病症,一直侵擾著聾人朋友的生活。
🙌成為他們的「耳」和「嘴」
最讓她記憶猶新的,是某次阿Cat在醫院陪伴聾人朋友看病的經歷。在幫助朋友翻譯的過程中,一位陌生人突然走來,語帶歧視地對這位聾人朋友莫名展開謾駡、攻擊。
她沒有辦法,作為手語譯者,她在那一刻必須做到中立、持平、公正,即使是不友善的言辭,也一定要如實翻譯。在完成翻譯之後,阿Cat自己又加上了一句:「你想唔想鬧返佢?」
她知道聾人朋友無法出聲,但是面對無端的人身攻擊,不應當忍氣吞聲、任人魚肉。
聾人朋友十分失落,他請求阿Cat幫她還治其人之身。在受到朋友的委托後,她也用禮貌的語言斥責了剛才無禮的陌生人。作為譯者,她不能無視、篡改外界的語言;但是作為朋友,她可以化身為他們的「耳朵」和「嘴巴」,替他們回擊世界上的惡意。
文:Caren @caren_workingdiary
圖:馮曉雯 @brainfoodhksl
編:高妹記者 @gomui173
#Startching#StartChange#startups#hongkong#signlanguage#SEN#手語#香港#聾人#創業#人物故事#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