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Ching】受「漸凍人」一句話觸動 中醫師篤信治人先於治病
在香港,醫科素來被公眾視作神科。然而在鄭芸菁醫師的心中,所謂神科,是需要醫者永遠對拯救患者抱持神聖的信念與充滿神性的慈悲。
🥼中醫之旅踏上新篇章
從中文大學中醫學士、碩士畢業之後,鄭醫師開始了漫長的臨床之旅。此外,她還在慈善機構與社區流動醫療車工作五年之久。在慈善機構的日子裏,她主要服務對象是相對基層的病人。每天前來問診的病人大排長龍,需求太大。
鄭醫師回憶,那時每天至少要為30至40個人看病,最高峰的時期能多達70人。「由開工到放工,我幾乎要無休止地工作足十個鐘,咁樣嘅高壓環境對醫患雙方來説都唔係幾理想。」
醫生高強度的工作後是難以釋解的疲憊;而對於病人來説,每個人能夠分到的時間很有限。於是,她雖然不捨,也只能離開慈善機構,今年開始加入由大學同學張醫師在2018年創立的「寸心中醫」。
受邀來到新的工作環境,舊日同窗再次擕手並進,鄭醫師尋找到了最合適自己的環境,開啓從醫生涯的新篇章。
🥼醫者的喜悅和痛苦
作為醫師,每天與生老病死打交道,她在這些年裏經歷了許多快樂和痛苦的時刻。鄭醫師說,對於她而言最快樂的時刻是當看到病人在幫助下恢復了健康,這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而最痛苦的時刻莫過於得知一直以來看病的病人離世。「每次都覺得好心痛、好無助,但無奈我哋能夠做嘅就係學習接受。」
談論起無奈的故事,鄭醫師分享了一個故事。「雖然我地宜家臨床醫學都有進步,但係依然有好多限制,有啲病始終都無法康復。」在慈善機構行醫時期,她有一位五十多歲的漸凍症病人。鄭醫師在溝通過程中得知,這位先生的症狀和絕大多數患者有明顯區別。
大部分人的漸凍症是由手脚的活動受限開始的,而他行動自如,説話卻十分不清楚。在與醫生溝通的時候,先生幾次都悲傷欲絕,在鄭醫師的紙上寫下「無語問蒼天」五個字。當鄭醫師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心中的痛苦無法言表。作為治療者,我地亦都無法感同身受,惟有盡自己全部能力去鼓勵他積極面對。
🥼醫者的意義與價值
在訪談過程中,鄭醫師多次強調「治人先於治病」這一句話。即是當有病人來問診時,醫師要做的不僅僅是單純治療病本身,應該迅速洞察病人表徵與背後的情緒、身心狀態的關係等等。
她説,當初選擇行醫,初衷是想透過治病與人相遇,與人交流,聆聽他人故事。多年之後的今天,她確實做到了,也在一次又一次地聆聽與建議下讓許多人重獲健康與笑顔。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五十歲的女士來找她面診,一坐下就開始大哭,哭訴自己的丈夫要離婚,又拒絕給錢供養,令她日夜頭痛。
鄭醫師當即判斷,她需要的不僅僅是疏肝解鬱的藥物,更是一個心理咨詢師的聆聽與理解。正好那天不忙,鄭醫師索性充當她的咨詢師。那天這位女士酣暢淋漓地向她訴苦,等過了幾天再來復診,卻是一副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
鄭醫師說,患者的問題不是所有都可以解決的,但是她作為被信任的一方,有責任去幫助他們渡過身心的難關。她也篤信,這是一個真正的醫者需要做到的事。
🥼投身兒童皮膚病中醫治療
鄭醫師特別關注兒童皮膚病的治療,起初是因為她對孩童的關注與喜愛。但是從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近年來兒童皮膚病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濕疹、蕁麻疹等皮膚問題在香港的氣候、飲食習慣以及學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下日益嚴重。
曾經有一位五歲的女孩,患有嚴重的濕疹,手腳和關節都被皮疹覆蓋,影響了她的睡眠和課堂體驗。西醫的藥物治療嘗試多次,始終只能暫時緩解。
而鄭醫師的中醫中藥的應用,卻給女孩帶來了明顯的改善。經歷了這個案例之後,她更加醉心於研究中醫在兒童皮膚病治療中的優勢和價值,逐漸成為這一方面的行家。
🥼醫學作為「神科」
當代香港社會,愈來念多的人將醫科推上神壇。鄭醫師認為,無論是中西醫,背負都是病人的信任。學生們如果有志向學醫,首先需要清晰自己學醫的目標和定位。學醫不只是為了利益和社會地位,更加需要有一顆幫助病人的心,願意作為病人的同行者,幫助他們面對身心的問題。
學醫之路艱辛無比,一路讀書,臨床實習,少不了困難迷茫,而鄭醫師說,「你的心堅定,就永遠有堅持落去的動力。」
文:Caren @caren_workingdiary
編:高妹記者 @gomui173
圖:寸心中醫 鄭芸菁醫師 @herzchinesemed
Follow其他社交平台: linktr.ee/startching
#Startching #StartChange #healthy #medicine #chinesemedicine #hongkong #homekong #hkstartups #doctorlife #寸心中醫 #中醫 #醫師 #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