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Ching】從事繪畫行業超過十年 創內在小孩系列提倡接納情緒
藝術在Alles的生活中佔了很大一部分,從小就喜愛畫畫的她,長大後成為職業插畫師,以內在小孩系列廣為人知,除此以外還接觸了藝術治療,接納不同情緒之餘也用藝術的形式幫助他人。現在,她在創作自己的作品的同時也有教人畫畫和舉辦分享會,將繪畫的快樂宣揚開去。
🎨將興趣變成職業
Alles從事繪畫行業已超過十年,從小喜愛畫畫。怕悶的她,小時候家裡沒有資源提供娛樂,於是一張紙、一支筆便成為了她的好朋友,陪她度過了許多快樂時光,每次執筆都能畫出不同題材,讓她不再感到無聊。
在當上插畫師之前,Alles曾打過各種各樣的工作,跟藝術有關的、無關的她都嘗試過,最後發現她根本就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工作,也不擅長和一大班人一起工作。她認為畫畫才能找到自己的空間,作品裡有自己的創作成分,工作性質不重複,於是毅然投身繪畫行業,成為了插畫師。
她有一本簿仔,專門用來記錄自己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又成為了她的創作靈感,使她能毫不擔憂靈感乾枯的問題,而她的內在小孩系列已經發表了50幅作品。
🎨家人離世同事避開話題 悲傷無處釋放
Alles想藉內在小孩這個系列提出接納所有思緒的重要性。「我諗每個人都有類似嘅經歷,無論係大個定細個嘅時候。」她小時候被家人教導,有些情緒是不應該出現的,例如是憤怒和悲哀。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中關係親密的人離世時,家人和公司希望她放下情緒,身邊的朋友也因為不想觸發她的悲傷而刻意避開相關話題,期望她可以開開心心,因此這個時期是她內在情緒被忽略得最嚴重的時候。
直到2020年疫情開始,加上她的一些際遇,她感覺人生跌入了低谷,便開始嘗試靜觀,了解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長期壓抑自己情緒的環境下,她在靜觀的過程發現自己內心有很多情緒沒有得到疏解,而現在的她已經可以和情緒好好相處,不會被捲入情緒的漩渦。
她最滿意的作品之一一《自我慈悲》,也與包容情緒有關。她指有評論表示自我慈悲這幅畫很黑暗、不開心,但她則認為所有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提醒著我們自身的需要,因此與其給這些情緒貼上標籤,倒不如像自我慈悲這幅畫一樣,聆聽和擁抱它們。
🎨尋找內在小孩 與「起鋼」的自己和解
創作了不少內在小孩相關作品的Alles,也有過不少尋找自己內在小孩的經歷,她以內在家族系統IFS來辨認自己的內在小孩。最近她和一個防禦機制重的內在小孩和解,這個內在小孩使她容易「起鋼」,和解後她了解到自己內心的需要,因此在某些她「準備起鋼」的瞬間,她會意識到並及時處理這個問題,以更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以《修補》這個作品為例,有些負面想法可能根深蒂固,我們難以逃出這個思維模式,有些人會怪罪原生家庭或幼時經歷,但她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良藥,就像畫裡的女孩一樣,抱著自己受傷的娃娃一針一線地慢慢修補,治癒自己的內在小孩。
🎨把內在小孩理論融入藝術
她在開始自己的繪畫系列後得到身邊的人正面回饋,她希望進一步幫到更多的人正視自己的情緒,於是會去一些分享會講解理論,後來想到把理論融入藝術,以藝術治療的方式幫助他人。她提及有些人買了她的作品後會跟她講述關於他們自己的故事,甚至一些七八十歲的長者能以更寬廣的視角去閱讀她的作品,給予她回饋,又有些人看完她的作品後成功找尋自己的內在小孩,真正幫助到別人讓她十分感動。
🎨不再討厭教學
Alles表示她曾經討厭教學,因為以往在教學的時候都必須按部就班,跟著別人定的教程做事,而且對象年紀太小,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有投入畫畫。現在她的學生不再是幼兒,令她對教學有新的看法。有些學生熱愛畫畫,會坦率地告訴她「畫畫好開心」,這種純粹的快樂感染了她,因為「大個左之後可能冇咩人會因為啲簡單嘅事而同你講好開心」。她也提到,曾有喜歡畫畫的學生表示會因為被逼與同儕比較而感到有壓力,她才發現原來心態會影響一件事的快樂程度。她也曾陪伴一位本來沒有自己的興趣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慢慢了解到畫畫的樂趣,這些全都是她教學的樂趣。她認為在教授繪畫技巧的過程中,自己也從學生身上收穫不少得著。
文:@s.yxxt__
編:肥妹記者 @fatgirl.insight
圖:@art_in_alles
#香港 #hk #追夢 #StartChing #StartChange #香港插畫 #illustrator #電繪 #dreamer #追夢 #香港人 #藝術治療 #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