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Ching】於屯門隱世一隔連結生命 以咖啡詮釋香港精神
距離屯門地鐵站步行15分鐘左右,有一間不算起眼的咖啡店靜逸地佇立在路邊。拉開用壓粉器轉化而成的門柄,你就能走進一個本地小店的故事當中。
店裏門口處有一個貨架,貨架上有各種產品,且不難看出大多含有「香港」元素在內,或是與本土品牌有關。「希望大家知道,無論留下來的人,還是離開的人,都能堅守這份開拓和拼搏的精神」,藉此告訴社會:「我們還在。」
◾️生命在於連結
「還在」堅守香港精神、「隱啡」創辦人之一的倪維迪(Redi),踏入咖啡行業16年,做過咖啡師,也做過顧問。累積經驗以後,「為何不開一間有自己理念的咖啡店」這個念頭便整日湧上心頭。於是在8年前,「隱啡」便悄然出現在屯門一隅。
縱然成本頗高,但Redi依然選擇開設地舖,因為她向來追求「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如果沒有一間地舖,只是純粹在網上開店,或是在工廈開樓上舖的話,就失去了一個渠道讓別人知道和接觸自己。」
「用咖啡回饋社區,用咖啡影響生命」。問及Redi對「生命」的看法,她憶述,疫情時期有很多人失業,彼時「隱啡」便作為一個空間,使人得以用一杯咖啡的時間,思考一下人生。
她表示,「原來簡單地聊幾句,給他們一個空間,有時候便足矣。」只要一個空間去喘息,一些時間去停頓,便能給予人們力量繼續堅持下去。
除了屯門的街坊以外,日常也有不少客人是專程而來;「近」至港島、離島,遠至台灣、韓國、日本,甚至連羅馬尼亞都有人慕名而來,可見一間咖啡店的所帶來的連結,是無分國界。
◾️人人都可以學沖咖啡!
不過更多的連結,出現在她和學生之間。
在咖啡店的後方,有一塊擋板自成一個「隱藏」的小天地。在那個不為顧客所知的角落裏,是滿屏的謝意。一整面牆都是各種來自一班學生的手寫的感謝信、畫作和留言。
原來「隱啡」不僅是一間咖啡店,更是Redi實踐理想、教授手沖咖啡的場所。
回想初入咖啡行業時,相關一個課程並非人人能負擔,甚至要去外國修讀才能學得更加深入。「有些人把咖啡放在太高的位置」,而她則更希望能夠降低學沖咖啡的門檻,令咖啡「入屋」,因此當自己有這項專業技能時,「我能不能把這些知識分享出去」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Redi所說的降低門檻,不僅是降低大眾的學習成本,甚至連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有機會參與相關工作的特殊人士,她都想一一照顧得到,特地為這個群體開班,冀為他們帶來一門謀生的手藝。
最令她難忘的一位學生,有視聽雙重障礙的情況,在遇到她以前屢屢碰壁,很多機構都拒收這位學生,「因為他們覺得要教一個看不見也聽不到的人沖咖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亦擔心視聽障人士容易受傷而連累機機要負上責任。」
雖然存在顧慮,但Redi還是收下這個學生,並代入學生視角,設身處地去想像學生沖咖啡的境況。「既然決定要教,就先要知道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阻礙。我閉上眼、把窗簾關上,世界頓時漆黑一片,原來失去了視覺和聽覺以後,沖了十幾年咖啡,都會覺得很困難。」
在她的耐心與放膽教導下,最後這位學生順利畢業,雖然未有從事咖啡行業,不過還是能看見他整個人開心了不少,「他之後還走去參加了馬拉松呢!」
Redi認為,教學的重點並非能否成功令學生學會沖咖啡,而是能否透過教學令他們建立自信心,過去曾遇過學生在其他地方被反覆否定,「其實最重要是老師有沒有用心、想辦法幫他們。」
◾️What’s next?
對於「隱啡」的未來發展,Redi低調表示店鋪能「守住就不錯了」,亦會抱住「靜觀其變」的心態應對未來的變化。
不過由打工到創業的身份轉變,令Redi感受到手握自主權的分別,因此希望在仍能自主的空間下,做到幾多得幾多,除了教班教沖咖啡外,亦會致力做好環保回收的工作。「我亦會參加不同的國際賽,因為我很想將香港的一些東西『打入國際』,將名為『香港』的咖啡豆帶到國際舞台上,證明香港的實力!」
「這個世代其實並沒有正確與否的說法」,只是想做好想做的事這個觀念使Redi堅持十餘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向大家詮釋何謂「香港精神」。
文:@kwokyk_yu
編:@gomui173
圖:@hiddencoffeehk